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后按继承顺序分配
夫妻一方离世后的财产分配需先分割共同财产,剩余部分按遗嘱或法定继承处理,核心步骤如下:
一、夫妻共同财产分割
确定共同财产范围
根据《民法典》第1153条,夫妻共同财产中,生存配偶先分得50%。例如:若夫妻共有房产价值200万元,生存配偶首先获得100万元,剩余100万元作为逝者遗产处理。
区分个人财产与共同财产
若逝者有婚前财产(如婚前购买的房产),则直接作为其个人遗产分配,无需分割。
二、遗产继承规则
(一)有遗嘱的情况
优先遵循遗嘱:若逝者留有有效遗嘱,遗产按遗嘱内容分配。例如遗嘱指定将遗产全部留给子女,则配偶无法主张继承权(但配偶已分得共同财产部分)。
(二)无遗嘱的法定继承
第一顺序继承人
包括配偶、子女、父母,原则上均分遗产。例如:若遗产为100万元,配偶、1名子女、父母(2人)共4人,则每人分得25万元。
特殊情况调整分配比例
多分的情形:继承人尽主要扶养义务或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,可多分。
少分或不分的情形:有扶养能力却未尽义务的继承人(如案例中未照顾患病配偶的妻子),法院可判其少分。
非继承人的权益:若继承人以外的个人(如案例中的逝者姐姐)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,可酌情分得遗产,比例甚至超过法定继承人。
三、典型案例参考
在陈旭遗产案中:
妻子作为唯一第一顺序继承人,因未尽扶养义务仅分得40%遗产;
姐姐作为非继承人,因长期照顾患病弟弟并承担医疗费用,分得60%遗产。
此案体现了《民法典》对权利义务对等原则的强调,即使非继承人也可通过实际扶养行为获得遗产。
四、注意事项
协商优先:继承人可协商调整分配比例,无需严格均分;
法律救济途径:若协商不成,可通过诉讼解决。
总结:财产分配需结合《民法典》规定与实际情况,尤其关注扶养义务履行情况对分配结果的影响。建议通过订立遗嘱或咨询专业律师(如华律网)提前规划。